探访宗羲理念|梨洲墓前说“裸葬”:移风易俗,厉行节俭蔚然成风

甬派       2016-11-27 11:35:39

甬派客户端记者 成良田


寻访黄宗羲理念,最后一站回到了“黄公梨洲先生墓”,这是寻访的起点,也是梨洲先生生命的终点。

黄宗羲充满传奇的一生,不仅用文字书写了灿烂的思想篇章,举手抬足间,同样成就了一个个传奇。即便是到了生命的终点,黄宗羲仍然作出了思想家最后一次发人深省的传奇之举。

康熙三十四年(1695),黄宗羲病重不起,写了下《梨洲未命》:“吾死后,即于次日之早用最后棕棚抬至圹中,棕棚抽出,安放石床。不可用纸钱,凡世俗所行‘做七’一概扫除。来吊着说送纸烛丧礼尽行确之。相厚知交,可在坟上植梅五株。”

在那个迷信鬼神、盛行厚葬的时代,梨洲先生这样一反世俗和传统的做法,令人震撼。私淑弟子全祖望在《梨洲先生神道碑文》中解释说,“公自以身遭国家之变,其于速朽”,维护遗民节气;而余姚另一个大儒邵廷采则认为,这是黄宗羲“洒然超俗”的表现。

不管哪种解读,黄宗羲对身后事的安排,和自己一贯主张勤俭节约,反对铺张的婚丧礼仪、蛊惑迷信、奢侈浪费思想一脉相承。

在《明夷待访录》里,黄宗羲说,“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,而民间之习俗未去,蛊惑不除,奢侈不革,则民仍不可使富也。何谓习俗?吉凶之礼既亡,则以其相沿者为礼。婚之筐篚也,装资也,宴会也:丧之含殓也,设祭也,佛事也,宴会也,刍灵也。富者以之相高,贫者以之相勉矣……”

从中可看出,黄宗羲力主移风易俗,摈弃迷信活动,减少和杜绝浪费,以减轻人民负担。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,率先垂范,这也是“裸葬”,丧事从简的重要考量。

言犹在耳。今天,移风易俗对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用同样被屡屡提及。

“移风易俗,提倡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脱贫致富的必要条件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在《摆脱贫困》一书中提出,政府要“有意识地从政策上规范人们的行为,引导人们把生活建立在文明健康的共产主义道德轨道上来。”

不仅是脱贫致富,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,大力宣传节约光荣、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,理应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,尤其是领导干部更应该率先垂范。

2012年12月4日,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,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、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,其中第八条就是,要厉行勤俭节约,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,严格执行住房、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。

“八项规定”一出,全国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。

其实,勤俭节约只是黄宗羲经济思想的一部分,在其一生宏富的著述中,只能算是沧海一粟。

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不多的真正可称为著作等身的思想家,据考证,黄宗羲的作品达110余种,1300多卷,1300多万字,数量之多,思想之深,令人惊叹。

11月的化安山,寒风凛冽。黄梨洲墓前,象征高洁的梅花即将傲放。黄宗羲虽已远去,但是他的精神和理念终将不朽。

正如墓旁石亭上刻着的他对自己的评价:“不事王侯,持子凌之风节;诏钞著述,同虞喜之传文。”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特别感谢余姚市史志办谢建龙老师对本专题写作提供的帮助!

关于黄宗羲的理念,您或许有很多感想和思考,有很多真知灼见。在甬派记者的报道后面,跟评您的感悟和思考,将您的真知灼见与派粉一起分享,如何?甬派将从大家的评论中,每天选出4个最佳评论,各奉上50元稿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