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访宗羲理念|余姚化安山里忆宗羲:忠贞一生为民族

甬派       2016-11-22 16:58:21

甬派客户端记者 成良田 

甬派君有话说 

黄宗羲(1610-1695),余姚人。明末清初思想家,有“中国思想启蒙之父”之誉。与陕西李颙、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“海内三大鸿儒”。

黄宗羲思想深邃,著作宏富,一生著述多至100余种,1300多卷。他提出“天下为主,君为客”的民主思想,主张以“天下之法”取代皇帝的“一家之法”,从而限制君权,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。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,有极其重要的意义,对以后反封建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
2006年3月28日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致“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”的贺信中写道:

黄宗羲是我国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、教育家,是浙江历史上的文化伟人。他所具有的民主启蒙性质的民本思想,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

甬派特别策划“文化自信 宁波力量”继“重走阳明路”“追寻安石治理之道”之后,今天推出第三篇章,实地探访黄宗羲在宁波的足迹,一路追寻黄宗羲的思想和精神遗产的当代价值——

余姚化安山里忆宗羲:忠贞一生为民族

四明山北麓,化安山谷,一代思想家黄宗羲静静地躺在茂林深处。

在一片梅林的牵引下,走过百年古桥,踩着山石铺就的小路,拾级而上,抬头就看到了“黄公梨洲先生墓”。

墓不大,与山体相连,分不清究竟是山还是墓。托体同山阿,也许这才是一代思想家最理想的归宿地。

“化安山对黄宗羲极为重要,这里是父亲黄尊素的安葬地,也是自己隐居避难地。在墓旁的龙虎草堂,一度成为抗清失败后全家老小的躲避风雨的最后避难所。”余姚市史志办谢建龙老师介绍说。

这是十一月的深秋,时间把山色渲染得诗情画意。山格外的静,脑海里却是万马奔腾,一个个激烈的画面“播放”着黄宗羲举旗起兵,毁家抗清的飒爽英姿。“半生滨十死,两火际一年”,黄宗羲为民族危亡奔波奋斗了一生,终于在这个角落安静地躺下了。

“初锢之为党人,继指之为游侠,终厕之于儒林。”黄宗羲曾用“三变”概括自己一生。实际上,不管是“党人”,还是“游侠”,甚至是晚年的“儒林”生涯,终其一生,黄宗羲始终保持了“亡国大夫”“故国遗民”的民族气节。

(黄宗羲画像)

1628年,年仅18岁的黄宗羲只身进京,与阉党斗争。在刑部会审魏忠贤阉党的大堂上,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突然抽出暗藏在袖中的利器,刺杀阉党骨干,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京城内外,一时名震天下,纷纷称赞他的浩然正气。

清军南下后,采取“留发不留头,留头不留发”的残杀政策,黄宗羲愤而揭竿而起,毅然变卖家产,充作抗清经费,组织300名乡民组成“世忠营”,投身抗清武装斗争。

这是一次代价极大的行动,反清斗争让全家老小东躲西藏,居无定所,期间多名家人相继离世,自己也成了清政府通缉追捕的对象,甚至一度被山贼所缚,其惨烈程度可见一斑。

可以想见,黄宗羲作为一介平民,却这样毅然决然,把民族危亡和自己的命运牢牢地捆绑一起,义无反顾地将其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当成自己的终身奋斗目标。这样的铮铮铁骨,这样的家国情怀,无不令人动容。

其实,黄宗羲终其一生都以遗民自居,恢复明室希望破灭以后,黄宗羲仍保持“朝不坐,宴不与”,义不事清的“亡国大夫”的精神节气。他认为,“遗民是天地之间元气的象征,是宇宙最宝贵的东西,只要自己不到清廷做官,就是保持民族节气”。

在康熙十七年(1678年),朝廷诏征黄宗羲为“博学鸿儒”,由其学生代为力辞;康熙十九年(1680年),朝廷又命地方官“以礼敦请”黄宗羲进京修《明史》,黄宗羲以年老多病,再次坚辞不往。

黄宗羲不仅多次拒绝清廷征召,而且多次拒绝地方官员邀请的官方礼仪活动。黄宗羲80岁时,绍兴知府盛情邀请他以“乡饮酒大宾”身份出席官方礼仪活动,黄宗羲拒绝了邀请,并修书两封,以“不忠、不孝、违礼”三不可为由,表明自己坚守道义的心迹。

在晚年讲学著述期间,黄宗羲则转入另一个战场,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清算封建专制的罪恶,始终以保存文献,总结明朝灭亡历史教训,反思如何改革弊政为己任。代表作品《留书》和《明夷待访录》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完成的。

(化安山龙虎草堂,黄宗羲陈列馆内关于抗清斗争的绘画作品)

站在他的时代来说,这何尝不是忠贞不渝的民族精神,亦如屈原投江,岳飞刺字,黄宗羲这种深沉的民族气节,成为优秀的精神文化传统的一部分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。

作为一代思想家,黄宗羲著作等身,不过观其一生,其民族节气的精神气质和遗产,显得尤为突出,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辉典范。

“‘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’。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,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。”近年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爱国主义精神对国家、民族的重要意义,勉励青年人不忘历史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。

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,习近平指出:“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,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。”

2013年10月,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对留学青年指出:“广大留学人员要继承和发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,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,始终把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、人民幸福作为努力方向,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”。

正如评论人士所言,总书记的铮铮话语,指明了培育和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道路与方向;声声箴言,道出了党和国家对当代青年勤学苦练、矢志报国的殷切希望。

300多年前,黄宗羲正是把人生理想融入民族的事业,用一生甚至是生命来践行对民族的责任。正是这份深沉的热爱民族的心,成就了一代思想家、史学家、教育家的辉煌事业。

今天,我们走在余姚大地,梨洲中学、南雷路、龙虎草堂、黄宗羲塑像……随处可见。这是黄宗羲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,也是我们对黄宗羲的深切纪念。 

(余姚博物馆内的黄宗羲石像)

编辑:李风

关于黄宗羲的理念,您或许有很多感想和思考,有很多真知灼见。在甬派记者的报道后面,跟评您的感悟和思考,将您的真知灼见与派粉一起分享,如何?甬派将从大家的评论中,每天选出4个最佳评论,各奉上50元稿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