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寻安石治政之道|王氏宗祠前说官德:不求官有多大,但求无愧于民

甬派       2016-11-14 06:05:30

甬派客户端记者 吴华清

(上池村王安石雕像)

“荆公故里,秀美乡村。”在江西抚州东乡县黎圩镇,这八个字印上画册、刻上围墙,也写在了当地人心底。

一代宰相之府上池村,离东乡县城尚有近半个小时的蜿蜒山路。“宅近兰塘水竹西,钓竿日日占苔矶。”王安石诗中的兰塘,就在上池村西头。村南的王氏宗祠中,王安石写家乡的诗句被一一装裱,高挂四周。村里人最明白,兰塘边走出的这位,不仅是文学巨擘,更是影响中国千年政治家、改革家。

“每天都会有人驱车来上池探访荆公故里。”村主任王群辉介绍,旧时,祠堂中挂有荆公画像,每逢农历正月十三日荆公会,合族人丁在此举行拜相仪式。王荆公报国为民的志向及实践,尤其是其个人品格的冰清玉洁,影响深远。“黎圩镇有很多金字招牌,但我们最看重的是‘全省亲民为民富民好班子’的牌子。”镇宣传委员说,上池村今天仍然民风朴实,夜不闭户闻名遐迩。

上池村

淡泊名利,多次辞官、两次辞相,王荆公之“官德”为世人景仰。1042年,王安石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,授淮南节度判官。任满后,王安石放弃了京试入馆阁的机会,调为鄞县知县。1051年,王安石任舒州通判,宰相文彦博以王安石恬淡名利、遵纪守道向宋仁宗举荐,请求朝廷褒奖以激励风俗,王安石以不想激起越级提拔之风为由拒绝。欧阳修举荐为谏官,王安石以祖母年高推辞。欧阳修又以王安石须俸禄养家为由,任命他为群牧判官。不久王安石出任常州知州,得与周敦颐相知,声誉日隆。朝廷多次委任王安石以馆阁之职,均固辞不就……

(上池村王氏宗祠)

“尽管对王安石变法评价多有不同,但其为官和品行,却经得起千年洗练,举世公认。”王安石研究专家、王安石纪念馆馆长纪丽波感叹,在“高薪养廉”的北宋,高级官僚俸禄优厚,荆公尚能淡泊名利,在今天看来,尤其值得推崇。

习近平总书记对王安石非常赞赏,多次引用王安石的诗文和事例。“做人要有人品,当‘官’要有‘官德’。当干部的,不能老是想着自己的升迁。一个干部,无论处在什么岗位,只要心系群众,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。当干部,不要求‘官’有多大,但求无愧于民。”总书记说,“不患位之不尊,而患德之不崇。”

(上池村王氏宗祠)

荆公不仅淡泊名利,而且防微杜渐,拒贿远谀,一生清廉。王安石的廉政思想及实践,在今天仍然具有极高的当代价值。“夫材只用,国之栋梁也,得之则安以荣,失之则亡以辱”。王安石坚定地认为,吏治清明则国家兴旺、百姓安康,吏治腐败则将导致国破家亡。

1051年,31岁的王安石调任舒州通判,通判是州政府的副长官,其职位不低。但除了一些书籍,王安石家徒四壁。1070年秋王安石任宰相后更加严于律己,还严格要求家属、亲戚朋友、部属甚至同僚,并“设重法以绝请托之患。”

王安石财利不入于心、私情不入于怀,平生行止无一污点的高洁品格,对我们当下的党员干部,对我们今天的每一个人,都有着巨大的人格感召力量。

东乡县街头的王安石雕像

 “安天下,必须先正其身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教诲,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。“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,把好权力关、金钱关、美色关,做到清清白白做人、干干净净做事、坦坦荡荡为官。要正确行使权力,依法用权、秉公用权、廉洁用权,做到心有所畏、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。”

如今,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已开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篇章,王安石终生廉洁简朴一尘不染,何尝不是已树立千年的历史标杆?


关于王安石、关于他的鄞县治理经验、关于他的改革变法、关于文化自信的宁波力量,您或许有很多感想和思考,有很多真知灼见。那么,在甬派记者发回的报道后面,跟评您的感悟和思考,将您的真知灼见与125万多派粉一起分享,如何?甬派将从大家的评论中,每天选出4个最佳评论,各奉上50元稿酬!

编辑:沈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