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守仁记功碑前说改革:岂因祸福避趋之?

甬派       2016-10-26 06:03:37

甬派客户端特派记者 梅子满

在王守仁记功碑前留影

庐山南麓的秀峰寺内,有一处著名景点叫李璟读书台,相传南唐后主李煜父亲李璟曾为了考取功名而在此埋头苦读。

不过,如今让这处景点为世人所熟知的,还是读书台下面岩壁上的三处摩崖石刻:中为宋朝诗人、书法家黄庭坚书的《七佛偈》,右边为明朝文学家徐岱的诗,最左边则是王守仁的记功碑。

中国古代大征战得胜,多有勒石记功的传统。明正德十五年(1520年)正月三十日,阳明先生在李璟读书台下的崖壁上刻石记功,用短短的136字记录了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的全过程——

正德己卯六月乙亥,宸濠以南昌叛,称兵向阙。破南康、九江,攻安庆,远近震动。

七月辛亥,臣守仁以列郡之兵复南昌,宸濠擒,余党悉定。

当是时,天子闻变赫怒,亲统六师临讨,遂俘宸濠以归。

于赫皇威,神武不杀。如霆之震,靡击而折。神器有归,孰敢窥窃。天鉴于宸濠,式昭皇灵,以嘉靖我邦国。

正德庚辰正月晦,都督军务都御史王守仁书。从征官属列于左方。

写下这些文字时,阳明先生的内心或许有稍许的苦闷——

不给我摆功评好,论功行赏也罢,把功劳全部归给武宗皇帝也行,但朝廷总得给我一个明确的说法吧!曾经有那么多人诬陷我,甚至欲致我于死地,虽然这些诽谤因为武宗根本不想处置我而渐成颓势,然而,我现在算个啥呢?功臣不算功臣,罪犯不算罪犯。一个江西巡抚的官职,可虚可实;南赣巡抚的职务,也没有免去。

高丈余、宽数尺的王守仁记功碑,虽然历经风雨沧桑、岁月剥蚀,依然保存完好,无声地记录了一位为了国家社稷安危,而不得不触动既得利益集团利益的无畏者的些许无奈。他对大明王朝的贡献,直到武宗逝世、世宗登基后才部分地得到朝廷的认可。

当时,诬陷阳明先生的既得利益集团,大致可分为两类:一类是与被变革者有着利益上的勾结——朱宸濠在叛乱之前,为了让自己行事方便,多方贿赂武宗身边的朝廷百官,比如大太监刘瑾、钱宁,吏部尚书陆完之辈;还有一类是平时庸碌无为,一旦发现有人比自己能干,生怕自己地位不保,因而生起害人之心的人,比如在宁王叛乱后极力在武宗面前构陷阳明先生的张忠、江彬、许泰之流。

这两类人,都恨不得立马掐死王阳明。因为,阳明先生动了他们的“奶酪”。什么社稷安危、什么民众福祉,哪里有自己的“奶酪”香!当时王阳明的高徒陆元静任刑部主事,愤慨地提笔写下《辨忠谗以定国是疏》,疏中末尾写道:“今建不世之功,而遭不明之谤,天理人心安在哉!”

放眼历史,我们或许会惊讶地发现:阳明先生屡立功劳却屡遭构陷,不仅是王阳明一生的真实写照,或许有时候也是那些怀抱信念、勇往直前的变革者和改革者生存困境的真实写照。想想商鞅、晁错、王安石的下场吧,他们不都是明证吗?

面对这种生存困境——说小一点是受点委屈,往大了说是生死考验,该怎么办?是从此消极避世、缩手缩脚还是坚持原则,不忘初心,继续前行?阳明先生用行动给出了答案:内心可以有苦闷有痛苦,但是,既然立志成为圣贤,立志“身可益民宁论屈,志存经国未全灰”,就当勇往直前,矢志不悔——

当年的三月到六月,江西一会儿旱灾一会儿水灾,自然灾害接踵而至。面对民不聊生,深陷诽谤风潮中的王明阳依然四处奔走,视察、抚民、上疏。又与巡按使唐龙、朱节等人将宁王废地业产变卖为官印,作为百姓的赋税上缴,让百姓可以揣一口气。

“知者行之始,行者知之成:圣学只一个功夫,知行不可分作两事。”阳明先生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一切只在事功上磨。经历此番遭遇后,阳明先生对心学的体认也更上层楼,逐渐形成了致良知学说! “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,真圣门正法眼藏。往年尚疑未尽,今自多事以来,只此良知无不具足。譬之操舟得舵,平澜浅濑,无不如意,虽遇颠风逆浪,舵柄在手,可免沉溺之患矣。”他在致邹守益的书信中自豪地说道!

“阳明先生真正做到事功和理论的统一,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,从来没有因为困境而忘记自己的圣贤之志!”站在记功碑前,同行的宁波华侨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连兵有感而发,“今天,我们所有人都该好好学习阳明先生的坚持!”

在新的历史形势下,想干事的狮子型党员干部,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遇到像阳明先生这样坎坷甚至危险的境遇。但偶尔的、暂时的委屈、挫折,或难免遇到。因为中国“现在,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,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、敏感程度、艰巨程度,一点都不亚于三十多年前。有的牵涉复杂的部门利益,有的在思想认识上难以统一,有的要触动一些人的‘奶酪’”。

面对必须“啃硬骨头”才能拿下的改革使命,是因为担心一己之私受损而畏首畏尾、消极对待,还是为了国家和民众的整体利益而勇往直前,是摆在很多党员干部面前的两种选择。这个时候,想想阳明先生此心光明的坚持,我们或将因此增强前行的勇气和力量。“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、没有完成时。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,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,这个时候需要‘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’的勇气,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。”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希望,何尝不是阳明先生“知行合一”的坦荡心迹在当代的回想和弘扬!

“此山此刻同不朽,风雷呵护森光芒。”如今,历史早已给了阳明先生最公正的评价,也必将给那些为了国家社稷、民众福祉而尽心尽力的改革者和变革者以最高的褒奖!

编辑:沈莉萍

【最佳跟评,是你吗?】

关于王阳明、关于知行合一、关于中国传统文化、关于文化自信,您或许也有很多感想和思考,有很多真知灼见。那么,在甬派特派记者发回的报道后面,跟评您的感悟和思考,将您的真知灼见与125万多派粉一起,如何?知行合一的伟大智慧,需要更多人的体认和传播,就让我们一起成为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和传播者! 甬派将从大家的评论中,每天选出4个最佳评论,各奉上50元稿酬,以志感谢!